央視網消息:渤海,是我國唯一一個半封閉型內海,也是環渤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支撐之一。不過,長期以來,環渤海地區污染問題非常嚴重。
近年來,雖然通過治理有所改善,但遼東灣、渤海灣、萊州灣等幾個重要海灣,污染依然沒有根本性的好轉。
2018年渤海污染依然突出 嚴控污染源是關鍵
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海洋生態環境信息室副主任宋德瑞:從整個渤海的監測結果來看,不滿足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大概是2萬多平方公里,劣于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是3300多平方公里。從總體上來看,還是陸源污染物入海,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壓力比較大。
劉志是大連市艾子口村的村民,他在80年代末開始,做了12年漁民。他介紹說,早年的時候,因為當地老百姓廢機油等都直接倒進海里,再加上石化、煉油、造船等企業增多,海里的魚類數量和種類都受到了影響。
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雙島街道艾子口村村民劉志:原來渤海灣以黃花魚為主,后來基本沒有黃花魚苗了,因為污染。這幾年才見苗,環保改革以后,才見渤海灣有黃花魚了。
據介紹,漁業資源枯竭,海洋垃圾增多,赤潮、滸苔等生態災害多發頻發,是目前海洋生態面臨的主要問題。
2018年,生態環境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《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》,將通過三年綜合治理,大幅降低陸源污染物入海量,明顯減少入海河流劣Ⅴ類水體,實現工業直排海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,完成非法和設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的清理工作,實施最嚴格的圍填海管控,逐步恢復漁業資源。
力爭到2020 年,渤海近岸海域水質優良(一、二類水質)比例達到73%左右。
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余云軍:目前還有一些河流,水系沒有納入到水環境質量管理體系里面。在下一步的工作里,可以進一步完善。另外一個方面,對于河流的上下游污染源的問題,要進一步控源,控制污染源是一個關鍵的措施。
大連:一家海帶廠多個排污口 黑臭水入渤海
針對渤海的污染現狀,從今年開始,生態環境部啟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,首輪排查覆蓋1700公里長的海岸線和4628平方公里的海陸范圍。央視財經頻道記者跟隨行動組前往了海岸線最長的大連。
根據前期衛星遙感與無人機航測結果,排查組來到大連市旅順口區的一條河渠,核查疑似排口。
還沒有到達疑似排口的位置,周圍就傳來一股刺鼻的腥臭味,沿著河道,排查組發現了一個直通河道的排管,附近的溝渠里也都是黑色污水。
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行動組大連第68組組長 秦茂輝:排口雖然沒排水,但是它有排污的痕跡,上邊有個沉淀池,有污染物,有廢水,可以認定它是個排污口,這個點是新增的。
在距離發現的排污口不到5米的地方,排查組又發現了一個排口。雖然也并沒有排水,但在管口下,同樣可以看到污水排放的痕跡,溝渠里也都是黑褐色和腥臭的污水。
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行動組大連第68組組長秦茂輝:我們建議企業取締多余的排污口,不能設,一個企業的法定排污口只能有一個。
在距離兩個排污口稍遠的地方,排查組才看到了原本要核查的疑似排口。
在溝渠不到30米的距離,就布置了三個排污口,而且都同屬于旁邊一家海帶加工廠。隨后,排查人員進入海帶廠了解情況。
據海帶廠負責人介紹,因為季節問題,海帶廠已經有半個月沒有生產,處理煮海帶產生的熱鍋水的污水處理設施,因此沒有使用。而其他環節產生的廢水,則一直是進行簡單物理處理后排放。
排查組:經過外邊沉淀池沉淀就排了?
工廠負責人:對。
排查組:環評允許清洗的廢水直排嗎?經過沉淀、把懸浮物去除就可以排嗎?
工廠負責人:就是這么干的。
排查組:一天排多少水?有記錄嗎?
工廠負責人:沒有,這也沒有計算過。
排查組:你們近期有沒有監測報告?
工廠負責人:沒有。
據了解,這條溝渠屬于渤海的末端,漲潮時海水會直接到達海帶廠外,退潮時污水則將直接被帶入渤海。
目前,排查組已經將海帶廠三個排污口的排查情況上報系統,并移交給地方政府。下一步,當地環保局將對污水進行采樣檢測,根據結果進行整治。
入海河流黑臭變紅 水質多項指數超標
生態環境部執法局介紹,本輪環渤海排污口的排查,主要針對大連、唐山、煙臺、天津這4城市所有向渤海的排放口。下一步,將逐輪對這些排放口進行監測、溯源和整治。
然而,行動組在大連發現,除了污水直接混入海水,還有其他污染問題。
引起行動組注意的一條河流,不僅散發出濃烈的臭味,并且呈現出明顯的紅色。河流西側入口已經堵塞,但是剩余的水顏色更紅。
而北側入口出的水,黑褐色更為明顯。路過的村民介紹,這樣的情況今年才開始出現。
附近村民:原來沒有,就今年,去年建了海產品加工廠后,就有了,去年還有魚呢。
因為排查組無法確認河水來源,此次也不具有執法權限,只先對河水進行了取樣和快速檢測,以確定水質和河流屬性。
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行動組大連第66組組員趙偉:測出來的COD化學需氧量,已經大于等于250,已經嚴重超標了,正常應該是100。
據了解,在前期幾輪中央環保督察和地方專項督查行動后,此次排查,目前沒有發現大型工業企業非法排污情況,主要問題集中在養殖、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方面。而因為排查范圍覆蓋到所有向渤海有排放的排口,排查的數量遠高于地方數據。
生態環境部執法局督察專員李天威:整個渤海,原來我們排查了4個城市,地方環保部門掌握的數據是625個。我們現在從初步數據看,可能遠遠會高出這個,可能是十倍,甚至乘以十幾倍這樣一個數量。
目前,排查組已將排查結果移交地方政府,由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后續監測、溯源和整治。
下一步,對于整治不力且問題突出的,生態環境部執法局將進行約談,并通過專項督查進行監督和問責。同時,今年年底前,生態環境部還將對環渤海剩下的9個城市,開展渤海入海排污口的全面排查。